分享本頁:

分享此頁:

VI. 選後安怎看
數據看真相:時代力量在新北、台中戰敗是「國昌永明」的責任?

作者:新北厚奶茶

2018議員選後封面v4

這次選舉結果中,時代力量共提名40名議員候選人,當選16名。當選率四成或許還算可以接受,但最令人吃驚的,莫過於幾個地區的勝敗出乎意料。像是由主席黃國昌及黨團總召徐永明領軍的新北、台中,6加4席全軍覆沒,反之邱顯智帶領的竹苗地區,開出7中6的亮眼佳績,苗栗兩席更是成績斐然。

在整場選戰中牽涉勝敗的因素很多,但新北、台中的大敗,與竹苗的大勝,相信不會只是大環境和各團隊的戰術差異所造成。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背後是否有結構性的原因,為往後選戰的佈局,判定優勢/劣勢選區,提供更準確的判斷標準。

時力的優勢與劣勢選區,與你想的不一樣

首先,從40名候選人的得票結果來看,時代力量「得票數」最高的地方落在高雄鳳山區的黃捷,18,420票;「得票率」最高的地方則是宜蘭頭城鎮的林瑞芳,15.15%。由此大致可以判斷時代力量在議員層級的票數、得票率天花板,約莫就是1.8至2萬,15%上下。

各選區因選民組成不同、人口數及應選席次不同。將之取「應選席次 」對比「每席選舉人數」製圖(每席選舉人數=該區總選舉人數/應選席次),可以略窺新北、台中與竹苗地區的勝敗原因。

1
▲ 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 | 註:Y/N代表當選與否

從上圖可以看到幾個現象:

  1. 新北6人的選區,不論是應選4席的汐金萬(黃智珊),還是應選11席的五林新泰(唐聖捷),在圖中都落在最右側,也就是每席選舉人數>49,000的位置(中和與新深石坪烏更大於57,000)。
  2. 同樣全軍覆沒的台中,4人的選區每席選舉人數雖與台北市相近(約35,000上下),但應選席次幾乎不到台北市的一半。
  3. 成績最漂亮的竹苗地區,7人幾乎一致地落在每席選舉人數10,000上下,最低應選席次則是6席。

由此四區可見,時代力量的優勢選區須滿足兩個條件:

  • 應選席次要夠多(可能≥6席為佳,同時代表當選得票率不需太高)
  • 每席應選人數介於9,000-40,000(代表所需票數可以在缺乏地方組織的情況下當選)

過去所認知的時代力量(或第三勢力)優勢選區,都認知為是:都會區、人口密集區或教育程度較高,所以理所當然地將六都的人口密集區都認為是優勢選區,或是直接從2016政黨得票與2014議員得票數來判斷優勢選區,卻忽略了各地應選席次造成的得票率天花板,還有總票數上有無法觸及的涵蓋率天花板。

反而是符合上述兩條件的非六都市區,開出超乎預期的佳績。例如基隆安樂陳薇仲、苗栗竹南宋國鼎、苗栗頭份曾玟學、彰化市吳韋達、雲林斗六廖郁賢。由此可見 「你以為的優勢選區不是長這樣」

雖然議員層級的選舉,「人」的因素提高,但從選區結構上來看,新北、台中終究面臨艱困的挑戰,若要將兩地的敗選歸咎於黃國昌、徐永明輔選不力,或許有失公允。畢竟在艱困選區的挑戰,一開始就處於不利位置,真要追究的話,只能說一開始在判斷時就對新北、台中太樂觀,才造成開票後失落特別大。

喜樂島聯盟胖卡巡迴全台  宣傳公投正名活動
▲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傷感情的時候到了:個人因素對結果到底有沒有影響?

當然不是要抓戰犯,但從選舉結果以及各選區對手剖析,可以概略地列出看出表現特別優秀的團隊,或是有待檢討的團隊。將之分類後,可以進一步紀錄各團隊的選舉經驗,以供下次選舉參考。走錯的路不要重蹈覆徹,好的方法必須留下。

此項分析從兩點出發:

  1. 時代力量「基本盤」(2016年政黨票)與議員得票關係,上次的政黨票支持度是否有守住?候選人是否開拓了超越政黨票的得票數?
  2. 議員層級選舉「人」的影響更勝立委選舉,考量各選區其他候選人的影響因素,是否有類似性質的候選人競爭

將每位候選人的得票數與2016該選區時代力量政黨票得票數相減(得票-政黨票) vs. 自己的得票數比例(差/得票)製圖。(註:新竹市北區、東區劃分至里、花蓮台東平地原住民候選人未納入此分析。)

2
▲ 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 | 註:Y/N代表當選與否

由圖可以大致分為幾個區塊:

  • 中間區域的「守土有成」

中間區域當選機率最高,也代表至少有「穩住」原政黨票的支持度,或些許開拓了新的支持者,當選率高在預期之中。

  • 右上角的「超乎水平」

位於X軸越右端,代表開拓更多的時代力量支持者,而能夠開拓票源的選區,多集中在人口數多的都會區,可以理解為在百分比的增加上,可以換得更多選票,符合預期。

從另外一張圖「得票與政黨票差 vs. 得票差佔個人得票比率」,可以更明顯看出每個人在各自選區仰賴基本盤與個人支持度高於政黨支持度的分佈,由此可概略看出各團隊在地方經營的強弱。

  • 左上角的「非戰之罪」

由兩張圖都可以看到,受到第三勢力或類似性質支持者(綠黨、社民黨、基進黨、歐巴桑聯盟或無黨青年)挑戰的選區,在個人得票與政黨票差都明顯落於後段班,可見第三勢力分票嚴重。

  • 左下角的「支持度下降」

此區候選人得票遠低於時代力量政黨票,主要有嘉義市東區的張志翔、台中北屯的許皓甯以及宜蘭縣宜蘭市的林正芳。從選區結構來看,嘉義市東區與宜蘭市應該都屬於優勢選區,就算沒達陣,理應不該如此慘烈,台中北屯則是相較其他三位台中候選人,得票不太理想。

當然各地區可能有其他因素影響結果(同性質候選人、地方議題、戰術操作、個人努力或地方耳語),都有可能造成區域差異。但從三人選舉期間的網路聲量(新聞露出、粉專經營)來看,知名度確實欠佳;林正芳則可能是年紀較長,形象上不容易讓支持者與時代力量做連結。

再對比下圖,則有兩個地區值得特別討論:

3
▲ 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 | 註:Y/N代表當選與否
  1. 唐聖捷(新北|新泰五林)

新北新泰五林本來被認為新北市最優勢的選區(應選11席最多、政黨票遠高於議員最低當選票數),但卻以落選頭戰敗。該選區共有歐巴桑劉欣宜、基進黨張舒婷、綠黨賈柏楷,甚至「洪舅舅」胡世和參選分票。

前三者共拿下22,369票,其中劉欣宜更拿下13,601票,僅次於唐聖捷的13,929票。從劉欣宜的粉專來看,選戰以婚平、勞權為主軸,形塑進步彩虹媽媽的鮮明形象。雖然主張與時代力量幾乎相同,卻以此與唐聖捷拉出差異,成為歐巴桑聯盟中,最接近當選的人。個別候選人在選戰的操作,仍然可以影響結果。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新北板橋與三蘆兩區,幾乎可以說是被歐巴桑聯盟擊落。但為何無政黨背景、非地方勢力,更是在選前幾個月才現身的歐巴桑聯盟,可以拿下如此多票?為何時代力量無法說服選民,在價值理念相似的兩者之間支持自己?這都是非常需要檢討的地方。

  1. 劉祐龍(桃園|中壢區)

時代力量本次選舉中,選情最慘烈的候選人。從選區對手來看,可以說是被綠黨王浩宇徹底擊敗。從選戰開跑以來,陸續發生的「機車路權事件」、「統促黨疑雲」、「藻礁議題」、「鄭文燦匾額事件」,一路被王浩宇以壓倒性的網路聲量攻擊。

尤其統促黨疑雲,王浩宇不斷地公布照片。反之劉祐龍從閃避不回應,到最後被迫做出澄清,一路處於挨打。對於時代力量支持者而言,曾參與統促黨活動的爭議,恐怕是最難接受事情,造成時力支持者大量流失,成為選戰硬傷。

此區劉祐龍、王浩宇,再加上歐巴桑聯盟的陳鈺方,第三勢力共計拿下22,441票,與2016年時力加綠社盟政黨票僅增2,743票。可見中壢區第三勢力成長幾近飽和(12%),且幾乎掌握在王浩宇手中(佔8.7%)。在提名時僅參考政黨得票,卻未與其他長期經營的第三勢力合作(或是就不要提名),造成慘劇。

下一次的選舉,時代力量該如何提名?

從選區結構與得票結果來看,大致可以看出幾位表現非常亮眼的候選人,值得作為讓其他人取經:

  • 台北市

中山大同-林亮君(得票非常漂亮)
大安文山-林穎孟(成功與阿苗做出市場區隔)

  • 新北市

新店深坑石碇坪林烏來-曾柏瑜(得票開拓很大)
中和-張祐銓(得票開拓大)

  • 新竹市

香山-廖子齊(得票非常漂亮)

  • 台中市

台中市-吳佩芸(支持度很高)

  • 高雄市

鳳山-黃捷(得票非常漂亮)

時代力量進軍高雄市議會
▲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總結以上分析,以選舉結果回過頭來看本次選舉,可以事後諸葛地做出以下結論,作為下次議員選舉時的選區提名判定以及選戰策略參考:

  1. 新北與台中的敗選非戰之罪,而是誤判了優勢選區,對選戰期待過高。
  2. 提名選區應考量「應選席次≥6席」「每席選舉人數介於9000至40000選區」,而不單是過去認知的都會區、人口密集區。
  3. 時代力量身居第三勢力最大黨,卻不願出面協調,造成第三勢力搶票,選戰成為意氣之爭。
  4. 為何無法說服支持者在時代力量與歐巴桑聯盟之間集中選票?是歐巴桑聯盟成了「討厭時代力量的第三勢力出口」?或是宣傳上無法說服選民自己比較優秀?
  5. 議員選舉層級,「人」的影響很重要。即使是艱困選區,仍有可能靠著優秀的團隊奮力一搏;同樣地如果優勢選區受到第三勢力強力競爭,仍有可能中箭落馬。
  6. 歸納勝敗主要因子:選區結構、候選人特質、團隊能力、同性質對手、個人努力

本篇雖然是從選票結構性因素分析時代力量整體的選舉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本次選舉結果的一大關鍵因素,還是在於公投議題上的空戰操作。國民黨乘著各項議題,將保守勢力大集結,在媒體聲量與議題戰場上大獲全勝。反之,民進黨不但棄守高舉台灣主體性的東奧正名、逃避以核養綠的能源戰場,在性別議題上,更是卡在進步勢力與保守支持者間猶疑不決,選擇神隱的結果就是全面失守。

一向被認為是空軍實力大於陸軍作戰的泛綠陣營,在這次選舉中卻吃了大虧。忽略保守勢力的恐懼動員、小覷無數緊密的長輩LINE群組,對於漫天流傳的假消息更是毫無招架之力。

2020轉眼就要來到,綠營與第三勢力陣營,是否還有引導議題走向的能力?如何突破、走出進步同溫層的幻想泡泡,才是選舉結束後應該徹底檢討的重點。民進黨充滿選舉算計、妄想兩面討好的2018,換來了全面潰敗。或許正面迎擊、堅守主張,才是2020的生存之道。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關於「議員衝啥毀!?」

讓關鍵評論網告訴你,全台22個議會,
一年有超過1兆的預算是靠議員在把關,
但這912個縣市議員不開會、不審預算,到底都在衝啥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