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本頁:

分享此頁:

V. 政治唬爛嘴
EP1 「球員兼裁判」的台灣議員你敢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議員身為民意代表,應該是監督行政部門的政策好不好?提的預算合不合理?執行有沒有偷工減料?如果議員成了預算分配的一份子,行政和立法的角色模糊了,還能期待議員監督政府嗎?當地方民代形同「球員兼裁判」,我們還能期待議員去監督政府嗎?

製作人:鍾雅嫻|設計:高嘉宏

用4分鐘的時間,讓我們的編輯「派大星」與「章魚哥」跟你一起幹譙選舉:

簡單說,「議員配合款」就是縣市政府每年會撥一筆預算,讓議員們可「建議」政府撥款,而身為民意代表的議員雖沒有決定權,但同時身兼建議預算、審查預算的角色,使得地方政府通常來者不拒,因此又被稱為「議員建議款」。

「這一筆錢的目的,其實就是『摸頭』、『封口』的費用,也可以說是『雨露均霑』,地方政府希望議員手下留情,不要刪預算和法規修正,不如就給一些好處給議員,以達到『府會和諧』。」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這樣說道。

桃園在地監督聯盟也指出,「桃園市1年預算有近1000億,但議員配合款『只要』編列6億(60個議員,1人1000萬),用6億來「收服」議員不是很棒?」那你知道議員都把配合款花去哪兒了嗎?

延伸閱讀:你不知道的「議員配合款」:一年近千萬的「私房錢」都花去哪兒?

核稿編輯:羊正鈺

下一篇:EP2 有貓就給讚,不如我們來創個「貓黨」!

關於「議員衝啥毀!?」

讓關鍵評論網告訴你,全台22個議會,
一年有超過1兆的預算是靠議員在把關,
但這912個縣市議員不開會、不審預算,到底都在衝啥毀?